ca88登录页面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消费需求。这一行业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涵盖了包括消费在内的广泛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业务根据是否依托于特定消费场景以及放贷资金是否直接流入消费场景中,可以分为消费贷和现金贷两大类。消费贷通常指与特定消费场景(如购房、购车)直接相关的,其资金用途明确。相比之下,现金贷则提供更灵活的资金使用方式,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资金,无需固定消费场景。

  在广义上,消费金融包括所有以消费为目的的服务。这不仅包括住房按揭、汽车消费金融,还涵盖一般耐用品消费和日常消费的小额信贷。而在狭义上,消费金融则排除住房按揭,更多关注于非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服务。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显著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了该行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市场环境。

  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消费金融产品包括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卡、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此外,持牌汽车金融公司也开始提供汽车信贷产品。这一时期的消费金融产品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进入2009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开始进入探索期。首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行业的重要转折点。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成为行业的有效补充,推动了消费金融的加速发展。这些公司通过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始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2015年至2017年,随着P2P(Peer-to-Peer lending)和网络货币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主体进一步丰富。这一时期,消费金融行业开始向线上化和数字化迈进,这不仅增加了市场的参与者,还推动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方式的出现。

  2018年至今,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规范整顿期。2017年底,监管部门开始重点整顿“现金贷”业务,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2020年的网贷新规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合规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监管机构强化了对消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确保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23年1月7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采访中谈及金融部门如何持续支持民营经济时,强调了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同时,他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解决。这意味着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金融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这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强劲动力,也展示了消费者对未来生活水平的乐观预期。

  截至2021年末,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从2014年的4.2万亿人民币上升至17万亿人民币,呈现出22.1%的年复合增长率。在消费推动GDP增长的基本趋势下,国内消费环境的丰富化、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以及消费产品的升级化不断刺激居民消费。预计到2026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以7.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速持续增长,接近25万亿人民币。

  供给侧方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因素驱动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侧方面,居民收入的上升和新消费主义的崛起显著提升了用户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借贷行为提供了支撑,同时,医疗、教育等享受型高阶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比上升,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金融的发展。

  住户部门余额持续上升,占金融机构境内余额的比例从2015年的28%增长至2021年的36.6%。住户部门杠杆率也不断上升,从2008年末的18.2%增长至2019年末的65.1%,对宏观杠杆率的整体增幅贡献显著。国家和社会对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给予了高度重视,监管机构已明确提出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预计将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消费金融规模增速的管控,确保其增速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指标保持相对一致性。尽管居民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在宏观空间已经不大的情况下,预计监管将继续强化,以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银行:银行的上游资金主要来自储户存款、股东出资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投资机构。这些资金通过储蓄、出资和投资的形式流入银行,成为银行发放的主要资金来源。

  P2P平台:P2P(Peer-to-Peer lending)平台的上游资金来源包括资产证券化受让方和P2P网贷平台的投资用户。

  电商消费金融平台:电商消费金融平台上的消费者通过赊购方式购买商品,可选择分期付款或延迟付款。

  下游消费供给方提供线下消费场景以及线上自营或第三方消费平台。消费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连接供需双方,使消费金融服务得以实现。例如,电商消费金融平台基于电商自身的消费场景,完善其电商生态系统;而在教育、装修、医疗、租房等领域,部分P2P公司选择以消费金融为切入点,构建“消费场景大生态”。

  核心消费金融圈包括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和监管机构。消费者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如银行、P2P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小额公司和电商消费金融平台)提出借款申请,并在通过审核后获得借款。这些借款可以用于在线下和线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电商平台提供的借款通常仅限于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或服务。

  监管机构在这一产业链中扮演着基础角色,负责监管、征信和坏账处理。然而,当前监管体系(特别是第三方独立征信与评级)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在风险控制上面临较高成本。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已经从传统的运营模式转向线上化和数字化。这一转变不仅拓展了服务半径,触及了长尾客户群体,还拓宽了市场的增量空间。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信贷科技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4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万亿元,并预期将在2026年达到8.1万亿元。

  在消费余额的构成中,传统银行信用卡仍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以蚂蚁集团、陆金所、360 数科、乐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自身生态场景、高流量和数据技术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这些平台管理的余额规模已经超越了银行自营的消费,成为仅次于信用卡的第二大主体。

  互联网信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并实现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及快速审批放款。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信贷成为中国消费余额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自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利用自身线上渠道服务自有客户,并根据存量客户信息选择优质客户放贷。这种模式下常见的产品包括公积金、税务贷以及场景等。

  助贷模式: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机构发挥自身场景、数据和科技优势,帮助银行改善客户筛选、信用评估、风险管控和催收等流程。

  联合模式:在联合模式中,银行和有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这种模式的合规要点包括独立风控(即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银行应当独立对所出资的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批)和遵守跨区经营限制的规定。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和变化中。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这个行业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客户、提高服务效率,并创造新的市场机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深化,预计这些商业模式将继续演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技术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这个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以下是对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技术发展的详细分析:

  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在消费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信用记录、消费行为、偿债能力等信息,从而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帮助机构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预测风险,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使用AI算法,金融机构能够自动化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提高信贷审批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机器学习模型也在风险评估和欺诈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机构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其透明、安全、不可篡改的特性,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中也开始发挥作用。区块链不仅能提高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数据安全性。在审批、资产证券化、反欺诈等领域,区块链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潜力。

  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技术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中已变得极为普遍。这些技术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快速地进行在线交易和支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移动支付的普及还带动了相关金融产品,如信用卡和小额的增长。

  云计算:云计算技术为消费金融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金融机构通过部署云计算平台,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IT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云计算还支持金融机构迅速扩展服务范围,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是推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众多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基于AI的个性化金融推荐、P2P借贷平台、以及更加高效的支付解决方案,不断地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网络安全技术:随着消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网络安全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包括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数据泄露防护等,以保护消费者的财务信息和个人隐私。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政策监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频繁出。


>ca88登录页面 上一篇:第一批拿到offer的应届生已经被裁了…24年就业 下一篇:海通国际:给予京北方增持评级目标价位1746元